欢迎来到智诚海威,您的投资管理专家。

智诚观点

新常态 新市场 新牛市 14年回顾和15年展望

更新时间:2015-02-02

一、14年宏观和政策回顾

1、经济处于紧缩周期
       14年政府为了控制风险,主动去产能、清理银行表外资产、清理地方政府债务,部分影响GDP和流动性。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大跌,NYMEX原油从年中的最高点107.68到最低点44.20,跌幅达58.95%。14年GDP全年为7.4%。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3%,与前期持平,意味着工业企业情况并未好转。一到四季度GDP增长分别为7.4%、7.5%、7.3%和7.3%,CPI和PPI全年在低位运行,全年分别为2%和-1.9%。15年一季度增速可能继续下降,宏观经济还在寻底过程中,15年全年GDP增速可能在7%左右,这也是政府可以接受的目标。
       从分项指标来看,看上去也不那么美。消费增长稳定,但实际增速也只有10.9%,低于13年实际增速。进出口增速继续下降,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2.3%。其中出口增长4.9%,低于目标增速。全球再平衡仍在继续,外需动力不足仍将持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下降,增长15.3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增长10.5%。全年就业情况尚可。
 所有指标显示2014年经济处于通缩周期中,15年经济稳中下降是大概率事件。

2、面对经济紧缩,货币持续宽松,但效果有限
       面对紧缩,央行已进行三轮货币宽松,第一轮通过MLF、LLF等进行定向宽松,第二轮通过非对称降息进行全面宽松,第三轮通过调整同业存款管理进行宽松。宽松的目的是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盘活社会存量资金,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加速资本形成。但结果是货币供给有所增长,但社会融资总额比上一年下降,说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幅降低。

3、国家主导的稳经济增长刺激力度加大
       面对经济紧缩,国家主权资本加大力度主动出击。高铁、地铁、机场、核电、特高压等项目轮番轰炸。一部分对冲地产投资的下滑,对稳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5年会继续加大力度。

4、国家战略和国家意志主导性增强
       这一届政府特别强调自上而下的战略设计,从改革到反腐,期望从宏观战略和长期上改善国民的预期。14年在优化区域空间经济结构方面(国内和国外)的战略力度最大,国内自贸区遍地开花,一路一带、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持续推进。国际方面,走出去战略开正式启动,一方面为了化解产能过剩,另一方面也为了在全球再平衡中抢得先机,同时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寻找试验。改革继续深化,特别是提出了资本市场改革的新目标,15年有望看到阶段性成果。
       面对新形势,政府提出了新常态的新思维,在容忍经济下滑到一个新平台(7%左右)的同时,强调改革、转型和创新,从而让我们对未来5年的中国经济有一个比较确定的预期,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成就。

二、市场和我们的操作回顾

       14年的行情虽然只有下半年,但是涨幅惊人,上证指数半年涨幅超过50%,市场财富效应明显,资金流入剧增,交易量猛增,市场信心被迅速点燃。上涨板块十分集中,主要在券商、一路一带等大股票,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十分清晰,国家战略在资本市场上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如果说上一轮的创业板牛市是对中国新兴经济的憧憬,那么现在正在进行的市场则是对新常态和新市场的憧憬,都带有一定的泡沫成分,但又都是合理的。过去几年的市场是对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总结,两轮牛市基本上对中国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期待。
       我们产品的盈利上半年主要来自于军工和新兴产业,下半年我们加大对国家战略的资产配置,先后配置海西、券商、保险、一路一带等板块,所有产品都取得不错的收益,智诚7期业绩翻倍,所有产品平均收益超过60%。

三、15年宏观及政策预测

1、经济紧缩局面有望得到缓解
       根据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和基建项目的时滞效应,15年经济有望走稳,全年GDP增长7%左右,从分季度来看可能是前低后高。全年CPI和PPI仍在低位区间运行。经济紧缩局面得到缓解。

2、政府会更多采用一揽子的调控手段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下,面对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降低,政府会综合运用一览子手段调控经济。可能会更多运用定向的产业手段,尤其是激活微观经济创业和创新的手段会增多,产业政策的重要性提升,包括传统产业向中高端的产业升级。金融调控总体上仍旧塑造宽松的预期,降准和降息仍可能运用,但不会超过大家预期,主要参考指标是全社会无风险利率水平的高低。15年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是金融领域的一个重点,通过资本市场的市场化,从而加速资本形成,并实现风险和资本的社会化,这将开启一个中国资本市场的新时代。原有的包括一路一带在内的稳经济手段将继续运用。

3、资本市场市场化和国际化提速
       15年证券法修订、注册制推出、沪港通、A股加入MSCI指数等是大概律事件,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提速。注册制带来的是真正的市场化红利,加速资本形成,长期利好中国经济。短期会对创业板的股票估值形成分化冲击,符合新兴产业方向的高成长的公司将继续得到产业和虚拟资本的青睐,由于政府控制发行节奏,影响并不会特别大。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必然会对市场的投资理念和投资主题形成影响,沪港通开放以来的市场表现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业绩稳定的高股息率的大公司的需求会增大。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也是未来开放资本项目的一个试验田。

4、国家战略进入实施的开局年
       政府作为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的“双引擎”之一,将继续加强和推进自上而下的国家战略的设计和实施。15年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央企改革等将进入具体实施和深化阶段。走出去战略将逐步清晰并持续改善大家预期。国内以互联互通为主的公共产品的供给提升,对优化区域空间经济结构的效果开始显现。国际上以中国为核心的新的贸易区域雏形将开始形成。

四、15年投资策略和投资主题

1、抓住“提高资本形成率”的主线
       经济紧缩周期的主要表现是资本形成率低,15年国家战略下的主权资本会继续主动出击,丝路基金、亚洲开发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引导基金作为杠杆持续发力;通过资本市场的改革提高直接融资(股权和企业债)比重,加速资本流向实体经济。其中最受益的就是得到资金流入的实体和服务于这种融资结构的金融机构。伴随的也必然是社会资本的证券化比例的提高。

2、均衡配置
       根据上面的判断,15年的权益类资产配置相对于14年应该更为均衡,但总体上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仍占主导,先自上而下选好行业和主题,然后再自下而上精选个股。

3、投资主题
       1)跟着国家战略走:国家安全(军工和信息安全)、环境保护、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核电和太阳能分布式发电等)、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马歇尔计划”等。
       2)跟着改革走:融资体系改革(券商、保险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国企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
       3)跟着希望走:新兴产业,主要包括互联网金融、工业4.0(移动互联、大数据、机器人和3D打印等)、医疗、教育、新媒体和生物技术等。

五、结语

       目前市场对于以下几个问题已基本形成共识和长期预期:(1)中国全面爆发危机的风险基本不存在。(2)经济增长一定会下一个台阶,从高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3)改革和创新决定着中国的未来。(4)国家战略的主导性提升。
       我们的认知是:(1)改革的核心应该是市场化,改革的红利应该是市场化的红利。(2)市场深化的标志之一是资源的证券化和标准化,趋势是整个社会资产的金融深化,放松金融管制是关键一环。(3)要创新,就必须重视鼓励创新的市场支持环境建设,就必须重视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就必须创造有利于创新的融资制度。(4)改革作为一种资源和制度供给,在强调自上而下的国家主导的制度供给的同时,应同时鼓励自下而上的诱导性制度变迁。
       总之,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经济业态,我们将面临一个全新的资本市场,我们也将迎来一轮新的牛市。这个牛市是市场化红利带来的牛市,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带来的牛市,是全社会资产证券化带来的牛市。

 

冷国邦
 2015年2月2日